猫咪体外驱虫的正确方法

2021-12-03 15:53:08

问题描述:
猫咪体外驱虫的正确方法

提示:宠物资讯具有特殊性,宠医回复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帮助,请咨询宠医。

我也要问
宠医回答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执业编号:A012018500155

将猫咪脖子后面肩胛骨中间的毛扒开露出皮肤,将外用驱虫药滴剂直接滴在皮肤上面,等药物吸收进入皮肤后慢慢合拢被毛盖住滴药的地方。

相关科普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小狗驱虫一般是两天左右就可以了,具体驱虫情况还是要根据小狗的身体素质和驱虫药物的药效还有周围环境而定。一般来讲,狗狗体内驱虫应该三个月进行一次,体外驱虫一个月进行一次,并且在春秋季节应该减少带狗狗外出的频率,此时是寄生虫的高发季节,容易被传染。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猫体外有一种驱虫剂。这种驱虫剂需要剥掉猫脖子上的毛,沿着暴露的皮肤滴出驱虫剂的开口。这样就不会大量滴在毛发上,因为这种驱虫剂被皮脂腺吸收,通过血液循环杀死寄生虫,所以大量滴在毛发上是没有用的。使用后注意不要让其他猫舔猫的脖子,以防中毒。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体外驱虫后,如果宠物体外有寄生虫寄生,寄生虫会死在宠物体表。如果体外没有寄生虫寄生,滴驱虫药后会起到预防作用。狗猫身上会有各种寄生虫,会对宠物身体造成一系列伤害。如果养宠物,建议定期给宠物驱虫。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狗体外驱虫剂的滴法主要是剥去狗体表的毛发,将药物滴在狗的皮肤上,滴的位置要讲究。药物不能滴在颈部以下的皮肤上,以免狗舔后中毒。正确的方法是滴在脖子后面的皮肤或后脑勺的皮肤上。而且要滴在中线,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功效。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猫舔驱虫剂后,可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出现中毒死亡、大量流口水、口吐白沫等情况。但有些猫并不严重,根本没有影响。驱虫剂的剂量也是给猫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猫舔了太多的驱虫剂,它很可能会死。如果是少量的驱虫剂,它可能不会对身体产生任何影响。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通常,猫可以在一个月大的时候进行体外驱虫。此时,应根据猫的体重计算驱虫剂的使用量,以防止过度使用导致猫中毒。此外,驱虫剂应滴在猫的脖子上,以防止猫舔驱虫剂,最好带上伊丽莎白圈,以防止猫误食驱虫剂后中毒。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狗狗体外驱虫有口服的也有滴剂,根据狗狗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驱虫药最为合适,滴剂驱虫药,只需将肩胛骨附近的毛掰开,将驱虫药滴到此处即可。口服驱虫药给狗狗直接口服就可以了,而且市场上常规的驱虫药驱虫效果都很不错,被大家所认可。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猫咪体外驱虫36小时内跳蚤就会死亡90%以上,为了防止环境中有残留的跳蚤,也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猫体内驱虫3个月1次,体外驱虫1个月1次。寄生虫多发的季节,为了不让猫感染寄生虫,必须减少带猫外出的频率。家里也需要定时消毒,降低寄生虫感染的几率。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市售的体内驱虫药一般分为口服药和滴剂两种,后者一般可同时进行体内驱虫和体外驱虫。猫吃口服药有点困难,主人可以由专家操作,也可以买药剂自己吃,也可以买牛肉味等特殊味道的驱虫药。滴剂的操作手法为,将猫咪颈部被毛轻轻剥开,沿着露出的皮肤挤出滴剂。

  • 赵志红

    执业兽医师

    猫咪体外驱虫的频率为一个月一次。寄生虫经常发生的季节,必须减少外出频率。猫在体外驱虫后有很多注意事项。例如,驱虫后,为了不让猫感染寄生虫,猫的环境和工具需要定期消毒和清洗。例如,猫驱虫后等4天左右,药效被吸收后洗澡等。

来自宠医

赵志红执业兽医师
执业编号:A012018500155
咨询医生

猫猫医疗

常用问题

布偶猫为什么突然不吃东西了怎么办

建议及时就医。如果布偶猫没有其他异常症状,主要考虑肝脏、肾脏等内脏疾病,结合生化、b超影像学检查进一步诊断。这些疾病多见于平时不注意科学喂养的老猫或猫。另外也可能是肺部和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通常会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中国狸花猫为什么突然不吃东西了怎么办

建议及时就医。如果中国狸花猫没有其他异常症状,那么主要考虑的是内脏器官疾病,如肝肾疾病,一般需要结合生化、B超等影像学检查做出进一步诊断。这种病多见于老年猫或不注意科学喂养的猫。另外也可能是肺部和胃肠道疾病引起的,通常会有相关的临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茶杯猫为什么突然不吃东西了怎么办

建议及时就医。如果茶杯猫没有其他异常症状,那么主要考虑的是内脏器官疾病,如肝肾疾病,一般需要结合生化、B超等影像学检查做出进一步诊断。这种病多见于老年猫或不注意科学喂养的猫。此外,也可能是由肺部和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一般会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建议及时就医。